时间: 2025-04-29 01:1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5:16
乞巧节,又称七夕节,是**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古代的星宿崇拜,后演变为纪念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女性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星祈求智巧,故名“乞巧”。
乞巧节起源于汉代,最初是女性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节日内容逐渐丰富,加入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成为了一个浪漫的节日。
在**文化中,乞巧节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爱情寓意。它不仅是女性展示巧艺的机会,也是家庭团聚和表达爱意的时刻。
乞巧节常让人联想到浪漫的爱情故事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它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我的家乡,乞巧节时,女孩们会聚在一起,互相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并分享彼此的爱情故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乞巧节”:
星河璀璨夜,乞巧情意浓。
织女巧手艺,牛郎心相通。
乞巧节让人联想到星空、彩灯和甜蜜的音乐,这些都是庆祝这个节日时常见的元素。
在西方,类似的节日可能是情人节,虽然起源和庆祝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爱情和浪漫。
乞巧节作为一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浪漫与智慧的节日,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也让我在表达爱意和尊重传统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选择。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3.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