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2:53
“乞归养”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请求回家奉养父母或长辈。这个词汇通常用于表达一个人因为家庭责任或孝道而请求离开工作岗位或放弃某些社会活动,以便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或长辈。
在文学作品中,“乞归养”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孝心和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回家照顾父母”等则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策讨论中,可能会涉及员工因家庭原因请求休假或离职的情况。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情感色彩的不同,例如“归养”更侧重于回到家中进行照顾,而“孝养”则强调孝道的行为。
“乞归养”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的孝道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强调家庭责任和孝道的语境中仍然被使用。
在**文化中,孝道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乞归养”体现了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更加凸显个人对家庭的支持和牺牲。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馨和责任感的感觉,联想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对长辈的关爱。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家庭价值的思考和对孝道的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的情况,这时“乞归养”的概念可能会被用来指导决策,强调家庭优先的原则。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乞归养,心系家园,孝道长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家庭团聚的温馨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温馨、感人的旋律来增强“乞归养”的情感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和概念可能存在,如西方文化中的“caregiving”或“family care”,但具体表达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乞归养”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传达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孝道的尊重。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归】
3.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