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2:4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49:49
词汇“惇史”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惇史”一词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拆解,“惇”有敦厚、厚道的意思,“史”则指历史或史书。结合来看,“惇史”可能指的是记载了敦厚、正直人物或**的历史记录。
由于“惇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历史记载,强调历史记录的正直和真实性。
由于“惇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使用例句。以下是一个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的同义词包括“正史”、“信史”,都强调历史的真实性和正直性。 反义词:反义词可能包括“伪史”、“野史”,这些词强调历史的虚假或不正式。
“惇史”的词源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可能是由“惇”和“史”两个字组合而成,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历史记载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强调历史的真实性和正直性。因此,“惇史”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提出,强调历史记录的道德和真实性。
由于“惇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然而,如果考虑到其可能的含义,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正直、真实和可信的历史记录。
由于“惇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惇史”用于描述一个记录了正直人物或**的历史书籍或篇章:
由于“惇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惇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明确。
“惇史”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都非常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能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历史的真实性和正直性。
1.
【惇】
(形声。本义:敦厚,笃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惇,厚也。 、 《书·洛诰》-惇大成裕。 、 《书·舜典》-惇德允元。 、 《书·皋陶谟》-惇叙九族。 、 《国语·晋语四》-守学弥惇。 、 《汉书·公孙弘传》-惟戾以惇谨复终相位。
【组词】
惇大、 惇谨、 惇朴、 惇厚、 惇惇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