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0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08:33
“主义”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主张、理论或原则”。它通常用来指代一种特定的思想体系、哲学观点或政治理念。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主义”可以指任何被广泛接受并实践的信念或原则。
在不同的语境中,“主义”的使用有所不同:
“主义”一词源自汉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献中,“主义”常用来指代一种主张或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义”的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思想体系和理论框架。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在政治领域,不同的“主义”代表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模式,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主义”这个词可能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和联想。对于一些人来说,它可能代表了一种理想和追求,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可能代表了限制和约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与“主义”相关的经历。例如,在大学学习期间,我接触了不同的“主义”,如“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些理论对我的思考方式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主义”:
在现实的画布上, 现实主义描绘着生活的细节, 而浪漫主义则在天空中绘制梦想的彩虹。
结合图片,“主义”可能让人联想到各种象征性的图像,如马克思的肖像代表马克思主义,或是文学作品的封面代表某种文学“主义”。在音乐中,不同的“主义”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古典音乐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主义”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ism”是“主义”的对应词汇,如“Marxism”(马克思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
“主义”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主义”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术讨论、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中,“主义”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词汇。
1.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