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8:11
情面:指人与人之间因情感关系而产生的面子、尊严或体面,通常涉及个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尊重。
情面一词源于汉语,由“情”和“面”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情”指情感,“面”指脸面或表面,合起来即指基于情感的脸面或体面。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情面的含义逐渐丰富,涉及更广泛的人际交往。
在**文化中,情面尤为重要,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人际和谐与相互尊重。在社会交往中,维护情面被视为一种美德,有时甚至超越了实际的利益考量。
情面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温暖的人际关系和微妙的社交技巧。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仅要考虑实际利益,还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尊严。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需要在维护情面和坚持原则之间找到平衡。例如,在朋友请求帮助时,即使自己不方便,也会尽量考虑到对方的情面,采取委婉的方式表达。
在诗歌中,情面可以这样表达:
在人情的长河里,
情面如细流,
滋润着每一颗心,
在岁月的岸边,
静静流淌。
情面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两个人在柔和的灯光下,轻声细语地交谈,彼此的脸上都带着温和的微笑,这种场景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ersonal relationship”或“social gra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涉及基于个人关系的特殊考虑和尊重。
情面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涉及个人情感的维护,还体现了社会交往中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情面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促进和谐的社会交往。
1.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