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2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2:37
“惇信明义”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综合起来,“惇信明义”指的是一个人行为厚道、守信、明白事理并坚持正义。
在文学作品中,“惇信明义”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如在《史记》等古代文献中,用来描述君子的行为准则。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仍然是一个表达高尚品质的有效词汇。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讨论道德行为的标准。
“惇信明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行为的道德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汉语中保持了其核心意义,但在现代社会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惇信明义”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这种价值观仍然被广泛推崇。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值得信赖和尊敬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行为上坚持道德原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以“惇信明义”为准则,不仅在教学上认真负责,而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也始终保持诚信和正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惇信明义心,照亮夜行路。”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在月光下,手持书卷,教导年轻人关于“惇信明义”的道理。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古典音乐,如古筝曲,来营造一种古典而庄重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价值观可以用“integrity”(正直)和“honor”(荣誉)来表达,虽然具体词汇不同,但传达的核心意义相似。
“惇信明义”是一个强调道德行为和品德的成语,它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诚信和正义的重要性。
像这样~的人不多见了。
1.
【惇】
(形声。本义:敦厚,笃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惇,厚也。 、 《书·洛诰》-惇大成裕。 、 《书·舜典》-惇德允元。 、 《书·皋陶谟》-惇叙九族。 、 《国语·晋语四》-守学弥惇。 、 《汉书·公孙弘传》-惟戾以惇谨复终相位。
【组词】
惇大、 惇谨、 惇朴、 惇厚、 惇惇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3.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