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37:12
词汇“亡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且其含义可能因语境而异。根据您提供的要求,我将尝试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但由于其不常见性,某些部分可能需要基于推测。
“亡论”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关于灭亡的论述”或“关于失败的讨论”。然而,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具体语境来确定。
由于“亡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对某种文化、社会或政治体系的衰败的深刻反思。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学术或讨论环境中。
由于“亡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亡”(灭亡、失败)和“论”(论述、讨论)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亡论”可能被用来探讨关于国家、社会或文化的衰败和灭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反思意义。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沉重和悲观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灭亡和失败的主题。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亡论”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亡论”用作一个象征性的词汇,代表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警示。
结合图片,可能会联想到废墟、衰败的景象;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低沉、悲伤的旋律。
由于“亡论”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亡论”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可能需要具体语境来确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思考方式。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