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3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37:01
会晤:指双方或多方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见面、交谈。这个词汇通常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如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会面、商务谈判等。
“会晤”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会”意为相聚、见面,“晤”意为见面、交谈。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会晤”一词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多地用于正式和重要的场合。
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会晤常常与礼仪、尊重和正式性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外交场合,会晤的安排和进行都遵循一定的礼仪和程序,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对会晤内容的重视。
“会晤”一词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感觉,可能会联想到重要的决策过程或历史性的时刻。在个人情感上,可能会感到一种期待或紧张,尤其是当会晤涉及到重要的事务或人物时。
在个人生活中,虽然不常使用“会晤”一词,但在某些正式场合,如与重要客户或合作伙伴的第一次见面,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来强调会面的正式性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会晤”用于描述两位久别重逢的朋友的见面,如: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 两颗心,终将会晤。 在春花烂漫的季节, 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视觉上,“会晤”可能让人联想到两个或多个穿着正式的人物在会议室或宴会厅中交谈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正式会议中的低语声或掌声。
在英语中,“会晤”可以对应为“meeting”或“encounter”,但在正式的外交或商务场合,可能会使用“summit”或“conference”来强调其正式性和重要性。
“会晤”是一个具有正式和庄重意味的词汇,适用于描述重要的、有目的的会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正式度。通过对“会晤”一词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1.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2.
【晤】
(形声。从日,吾声。“日”表日光。本义:聪明,明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晤者,启之明也。”-晤,明也。 、 《宋史·真宗纪赞》-真宗英晤之主。 、 《新唐书》-少秀晤,能治《尚书》、《左氏春秋》。
觉悟,受启发而明白。
【引证】
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病深理方晤,悔至心自烧。 、 唐·李俨《道因法师碑》-侍中以才晤之奇,飞芳晋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