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7:11
词汇“亡艺”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亡”通常指死亡或消失,“艺”则指艺术或技艺。因此,“亡艺”可以理解为“失传的艺术”或“消失的技艺”。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个假设含义进行。
“亡艺”字面意思是指已经失传或不再被传承的艺术或技艺。
由于“亡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亡”和“艺”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重视传统文化的社会中,“亡艺”可能被用来强调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它反映了社会对传统技艺消失的担忧和对文化多样性的珍视。
提到“亡艺”,可能会引起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文化遗失的悲伤。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无法再被体验的美丽和智慧。
由于“亡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个人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兴趣,可能会在讨论文化遗产保护时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亡艺”作为一个主题,创作关于传统技艺失传的故事或诗歌,以此来唤起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工艺品或艺术品,如古代的陶瓷、织物或雕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已经失传的古老乐器的声音或传统音乐的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失传的艺术或技艺,如英语中的“lost art”或“lost craft”。
“亡艺”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关注和保护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的深度。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艺】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从坴(lù),土块;从丮(jí),拿。后繁化为“藝”。“艺”从“帅”,乙声。本义:种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艺,种也。 、 《诗·齐风·南山》-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 、 《诗·唐风·鸨羽》-不能艺稷黍。 、 《左传·昭公十六年》-艺山林也。 、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以艺粟菽。 、 清·张廷玉《明史》-艺蔬自给。
【组词】
艺植、 艺人、 艺圃
技能;才能。
【引证】
《论语·雍也》-求也艺。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艺天下无双。 、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组词】
球艺;艺业、 艺高人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