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3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38:48
“捣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口语中,字面意思是通过反复的动作来移动或处理某物。基本含义包括翻动、摆弄、折腾等,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或中性色彩,表示对某物进行不必要或过度的操作。
“捣腾”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捣”和“腾”两个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捣”有敲打、研磨的意思,“腾”则有翻动、上升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捣腾”这一词汇,用来形容反复的动作。
在**文化中,“捣腾”常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某人做事不够利落或过于繁琐。在社会交往中,过度“捣腾”可能会被视为缺乏效率或不够成熟。
“捣腾”一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不必要的麻烦和浪费时间。在表达中,使用“捣腾”可以强调某人行为的无效性和繁琐性。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朋友在修理他的自行车时,不停地“捣腾”各种工具和零件,最终却没能修好。这让我意识到“捣腾”并不总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捣腾”:
月光下,他捣腾着旧时光,
每一页都藏着秘密的宝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昏暗的房间里,不停地翻动一堆杂乱的物品。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金属碰撞的声音或纸张摩擦的声音。
在英语中,“捣腾”可以对应到“fiddle with”或“tinker with”,但这些词汇在语义上略有不同,更强调无目的或不熟练的操作。
通过对“捣腾”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汇在表达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传达出行为的无效性和繁琐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捣】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捣”。-擣,手推也。一曰,筑也。 、 《仪礼·有司彻》-擣肉之脯。 、 《礼记·杂记》注-所以捣郁也。 、 《齐民要术·种谷》-捣麋鹿羊矢(屎)。 、 唐·李白《捣衣篇》-夜捣戎衣向明月。
【组词】
捣碓、 捣嗓子、 捣蒜打、 捣磕
2.
【腾】
(形声。从马,朕(zhèn)声。本义:马奔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传车马驰。-腾,传也。 、 《广雅》-腾,奔也。 、 《离骚》-腾众车使径待。 、 《楚辞·愍命》-腾驴驘以驰逐。 、 《楚辞·大招》-腾驾步游。 、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组词】
奔腾、 腾夷、 腾逐、 腾藉、 腾噬、 腾驾、 腾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