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1:34
捣臼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用来捣碎或研磨东西的工具,通常由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陷,用于将谷物、药材等捣成粉末或浆状。
捣臼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捣”和“臼”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捣臼是家庭和作坊中常见的工具,随着机械化的发展,手工捣臼的使用逐渐减少。
在**传统文化中,捣臼象征着勤劳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在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捣臼常被用来营造怀旧和乡土气息。
捣臼给人以勤劳、朴素和传统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农村的宁静生活和手工劳作的场景。
在现代生活中,捣臼可能不常见,但在一些传统市场或手工艺品店中,仍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也是一些传统节日或活动中展示的物品。
在诗歌中,捣臼可以被用来比喻勤劳和坚持,如:“岁月如捣臼,磨砺出坚韧的心。”
捣臼的视觉形象是坚固的石头或木头制成的中空容器,听觉上则是沉闷而有节奏的捣击声,这些联想都与传统和自然紧密相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工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但基本功能相似,都是用于研磨或捣碎。
捣臼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工具,还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传统生活方式。
1.
【捣】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捣”。-擣,手推也。一曰,筑也。 、 《仪礼·有司彻》-擣肉之脯。 、 《礼记·杂记》注-所以捣郁也。 、 《齐民要术·种谷》-捣麋鹿羊矢(屎)。 、 唐·李白《捣衣篇》-夜捣戎衣向明月。
【组词】
捣碓、 捣嗓子、 捣蒜打、 捣磕
2.
【臼】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 贾思勰《齐民要术》-择满臼,舂之而不碎。
【组词】
臼杵、 臼塘、 臼中无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