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22:5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22:59:14
“万马奔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成千上万的马在奔跑,形容场面壮观、气势磅礴。基本含义是用来比喻事物发展迅速,声势浩大,或者形容某种力量或**的强大和不可阻挡。
“万马奔腾”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战争和自然景观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任何*、快速的或变化。
在**文化中,马象征着力量和速度,因此“万马奔腾”常被用来形容国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或社会的进步。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联想到的是力量、速度和不可阻挡的势头,常用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和动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描述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或市场时使用过这个成语,感受到了它传达的强烈动力和积极情绪。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草原,万马奔腾,生命的力量在呼唤。”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看到成群的马在草原上奔跑,尘土飞扬,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以想象马蹄声和嘶鸣声,增强现场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tampede of horses”,但“万马奔腾”更强调数量和气势,而“stampede”更多指恐慌性的奔逃。
“万马奔腾”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视觉与情感效果,是描述、快速或变化的理想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能够有效地传达力量和速度的感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外面的~似的爆竹声送进他的耳朵里来。他在房里坐不住,便信步走出来。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奔】
直往;趋向。
【引证】
《红楼梦》-只见那边两骑马直奔凤姐车来。
【组词】
直奔实验室
竭尽全力。
【引证】
明·汤显祖《牡丹亭》-(旦)娘,你女儿不幸,作何处置?(老)奔你回去也,儿。
【组词】
他是奔六十的人了
4.
【腾】
(形声。从马,朕(zhèn)声。本义:马奔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传车马驰。-腾,传也。 、 《广雅》-腾,奔也。 、 《离骚》-腾众车使径待。 、 《楚辞·愍命》-腾驴驘以驰逐。 、 《楚辞·大招》-腾驾步游。 、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组词】
奔腾、 腾夷、 腾逐、 腾藉、 腾噬、 腾驾、 腾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