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2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29:14
“斧凿痕迹”字面意思是指用斧头或凿子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基本含义通常比喻为在艺术创作、文学作品或言论中过于刻意、不自然、生硬的表现或修改痕迹。
“斧凿痕迹”一词源自实际的工具使用痕迹,后被引申为比喻意义,用以描述在创作或表达中的不自然或刻意之处。
在中国文化中,自然与和谐一直被视为艺术和文学的最高境界。因此,“斧凿痕迹”作为一种负面评价,反映了人们对自然流畅表达的追求。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不自然和刻意。联想上,可能会想到粗糙的工艺和不流畅的表达。
在写作时,我尽量避免留下斧凿痕迹,努力让文字自然流畅,贴近读者的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诗句,如山石上的斧凿痕迹,虽深刻却失了自然之美。”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粗糙的石头表面和斧凿的痕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斧头敲击石头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worked”或“overly contrived”,用来形容过于雕琢或刻意的事物。
“斧凿痕迹”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痕迹,更广泛地应用于艺术和文学批评中。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自然性和流畅性。
古语云:大匠不示人以璞。盖恐人见其斧凿痕迹也。
余最爱《绣孺记》中《鹅毛雪》一折,皆乞儿家常口头话,熔铸浑成,不见~。
1.
【斧】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斧,斫也。 、 《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丧其资斧。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 宋·苏轼《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组词】
斧柯、 斧脑、 斧砧、 斧绣
2.
【凿】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凿,穿木也。 、 《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组词】
凿巾、 凿穴
3.
【痕】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艮(gèn)声。本义:疮伤痊愈后留下的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痕,胝瘢也。 、 《通俗文》-创瘢曰痕。
【组词】
痕瑕、 痕挞、 痕瘕、 伤痕
4.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