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14
“斥退”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言语或行动使某人离开或退却。基本含义包括拒绝、驱逐或使某人退缩。
“斥退”由“斥”和“退”两个字组成。“斥”字古义为排斥、拒绝,“退”字古义为后退、离开。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斥退”一词。
在**传统文化中,“斥退”常带有权威和秩序的意味,如古代官员用严厉的言辞斥退扰乱秩序的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描述拒绝不受欢迎的行为或人。
“斥退”一词给人以坚决和果断的印象,常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如愤怒、不耐烦或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斥退无理取闹的推销员的情况,用坚定的态度和言辞使对方离开,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在诗歌中,可以将“斥退”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力量,如“狂风斥退了乌云,阳光重现天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警察用警棍斥退示威者的场景,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严厉的命令声或警棍击打的声音。
在英语中,“斥退”可以对应为“repel”或“dismiss”,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斥退”是一个具有强烈动作性和情感色彩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能够准确表达拒绝和驱逐的意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个词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准确性。
1.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
2.
【退】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chì),小步。攵(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退,卻也。 、 《仪礼·聘礼》-宾三退负序。 、 《仪礼·乡射礼》-主人少退。 、 《礼记·玉藻》-待坐则必先退席。 、 《孙子·谋政》-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暑为之退。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攻一时敌退。 、
【组词】
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 退生、 退厅、 退藏于密、 退殿、 退出战斗;退罢、 退散、 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