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31:50
土法:字面意思是指传统的、地方性的、非现代化的方法或技术。它通常指的是在没有先进设备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依靠当地资源和传统知识进行生产或解决问题的方式。
“土法”一词源于**,最初指的是农村地区使用的方法和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但始终保留着其原始的含义,即非现代化的、地方性的方法。
在**,“土法”常常与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对现代化的反思。在一些情况下,土法也被视为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土法”这个词可能会唤起人们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勤劳、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我的家乡,老一辈人常常使用土法制作各种生活用品,比如用竹子编制的篮子、用土窑烧制的陶器等。这些土法制品不仅实用,而且充满了地方特色。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土法”:
在时光的角落,土法依旧,
竹篮轻摇,土窑烟起,
传统的手艺,不灭的火,
在现代的喧嚣中,静静诉说。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老农在田间用土法耕作,牛车缓缓前行,泥土的芬芳和牛铃的清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风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传统工艺”(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或“手工制作”(handmade),它们都强调了非工业化的、手工制作的特点。
“土法”这个词不仅代表了传统和地方性,还体现了人们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现代化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土法”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