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4:13
词汇“备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性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备闻”的字面意思是指“完全听说”或“详细了解”。它强调了对某件事情的全面了解或详细知晓。
在文学作品中,“备闻”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对历史**、传说故事或学术知识的深入了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等,可能会使用到。
“备”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完备”、“充分”的意思,“闻”则是“听说”、“了解”的意思。组合起来,“备闻”强调的是对信息的全面掌握。
在**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是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备闻”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了解的渴望。
使用“备闻”这个词可能会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它暗示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细节的关注。
在学术研究或专业工作中,对某一领域的“备闻”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备闻”来描述一个角色对某个主题的深入了解,增加文本的深度和丰富性。
想象一个学者在图书馆中翻阅古籍,周围是安静的环境和书页翻动的声音,这样的场景可以与“备闻”联系起来。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备闻”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well-informed”(英语)或“bien informado”(西班牙语)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备闻”是一个强调全面了解的词汇,它在学术和专业领域中尤为重要。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传达思想和信息。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