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9:50
“慎审”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慎”和“审”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谨慎地审查或考虑。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情时非常小心、仔细地思考和评估,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在文学作品中,“慎审”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他对待每一个决定都非常慎审”。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谨慎态度,如“你做决定时一定要慎审”。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医学或金融,慎审是专业人士必须具备的素质,以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义词:谨慎、小心、慎重、细心 反义词:轻率、鲁莽、草率、大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谨慎”强调避免风险,“小心”强调注意细节,“慎重”强调深思熟虑,“细心”强调细致入微。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不考虑后果或不仔细。
“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是小心、谨慎。“审”字最早见于金文,原意是详细审查、仔细考虑。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强调了在行动前的深思熟虑和细致审查。
在**传统文化中,慎审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三思而后行”。在现代社会,慎审也是专业人士和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慎审”这个词给人一种稳重、可靠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思考、做出明智决策的人。这种品质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常需要做出重要的决策。我意识到,无论是在项目管理还是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慎审的态度都能帮助我避免许多潜在的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慎审”: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慎审地航行,
每一步都深思熟虑,不轻言放弃。
视觉上,“慎审”让我联想到一位老者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阅读文件的场景。听觉上,它让我想到沉稳而有节奏的敲击声,象征着深思熟虑的过程。
在英语中,“慎审”可以对应为“cautious”或“prudent”。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强调谨慎和深思熟虑,但可能没有“慎审”在中文中那么强调细致审查的意味。
通过对“慎审”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在决策和行动中谨慎思考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在专业领域中至关重要,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避免错误和风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慎审的态度将帮助我更有效地沟通和决策。
1.
【慎】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慎,谨也。 、 《尔雅》-慎,诚也。 、 《国语·周语》-慎,德之守也。 、 《贾子道术》-僶勉就善谓之慎。 、 《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 、 《诗·小雅·巧言》-予慎无罪。 、 《仪礼·聘礼记》-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组词】
审慎、 失慎、 慎独、 慎刑、 慎行、 慎言慎行、 慎小事微、 慎缄、 慎小谨微
2.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