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3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32:28
力尽筋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力量用尽,筋骨疲惫。这个成语形容人非常疲劳,精力耗尽,无法再继续工作或活动。
力尽筋疲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强调勤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力尽筋疲** 这个成语也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人们应该坚持不懈,直到最后。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它让人联想到疲惫的身体和疲惫的心灵,引发对努力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在长时间工作或学*后的疲惫状态。例如,在一次期末考试周结束后,我告诉朋友我感到力尽筋疲。
在诗歌中,可以将 力尽筋疲 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观或人生经历的诗句中:
山川河流,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力尽筋疲,却依旧向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疲惫的人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呼吸沉重。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缓慢、旋律柔和的曲子,来表达这种疲惫和放松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 "exhausted" 或 "worn out",它们在意义上与 力尽筋疲 相似,但表达方式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力尽筋疲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和生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身体的疲惫,也反映了精神和情感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驾犁,驾犁!老农呆气!拉牛耕田,~。
宋高宗时宰相李纲对国家赤胆忠心,一贯主张抗金,反对抗金割地求和,当了70天的宰相就被贬,在金兵围困时,他亲自指挥作战。他的《病牛》诗感慨自己:“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2.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
3.
【筋】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肉之力也。 、 《素问·五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 、 《考工记·弓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 、 《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 、 《荀子·劝学》-筋骨之强。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先折筋骨。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
【组词】
筋皮、 筋厮锁、 筋血、 筋条、 筋马
4.
【疲】
(形声。从疒,皮声。病字旁念chuáng,据甲骨文,象人躺在床上害病的样子。以它作形旁的字一般与疾病有关。本义:疲乏;困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疲,劳也。 、 《玉篇》-疲,乏也。 、 《庄子·齐物论》-苶然疲役。 、 《淮南子·俶真》-疲马之死也。 、 《韩非子·初见秦》-士民疲病于内。 、 《资治通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组词】
精疲力尽;疲敝、 疲玩、 疲曳、 疲钝、 疲顽、 疲匮、 疲弊、 疲人、 疲耗、 疲匮、 疲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