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0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07:04
月朔:在古代汉语中,“月朔”指的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这一天是新月的日子,也是古代**历法中每个月的开始。
文学:在古典文学中,“月朔”常用于描述时间的流转,如“岁岁月朔,朝朝暮暮”表达时间的连续性和循环性。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月朔”较少使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初一”或“每个月的第一天”。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天文学和古代历法学中,“月朔”是一个重要的术语,用于研究古代历法和时间计算。
同义词:初一、新月初现 反义词:月末、月尽
“月朔”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月”指月亮,“朔”指新月,即月亮开始新的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月朔”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被更简单的“初一”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月朔”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古代会在月朔举行朝会,百官朝贺,民间也有各种庆祝活动。
“月朔”给人一种宁静和期待的感觉,联想到新月的柔和光芒和新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倾向于使用“初一”来指代每个月的第一天,因为它更简洁明了。
诗歌: 月朔之夜,星辰低语, 新月如钩,悬挂天际。 时光流转,岁月静好, 初一的晨曦,带来希望。
视觉:联想到一幅画面,新月悬挂在宁静的夜空中,星星点点。 听觉:想象一首古筝曲,悠扬而宁静,如同新月的柔和光芒。
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文化,新月(New Moon)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月朔”作为一个古老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语言的深厚底蕴。
1.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2.
【朔】
(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朔,月一日始苏也。 、 《释名》-朔,月初之名也。 、 《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 、 《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朔月奠。 、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组词】
朔参官、 朔望之礼、 朔望之辰、 朔晦、 朔法、 朔数、 朔食、 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