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0:4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0:45:57
年谷不登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年的谷物没有收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农业收成不好,导致粮食短缺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年谷不登 常用来描绘灾荒或经济困难的场景,增强故事的悲剧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农业、经济或历史**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经济学或历史学,这个词汇用于描述特定年份的农业生产状况。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农业收成时,各有其细微的差别,但都围绕着粮食生产的成功与否。
年谷不登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农业社会对粮食生产的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描述特定历史或农业状况时,仍然被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是社会的基础,因此年谷不登** 这样的词汇反映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与政府的粮食政策和应急管理相关。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忧虑的情感,因为它直接关联到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古代农民的艰辛生活,或是现代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性。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生活在农业社区,可能会直接体验到年谷不登的影响,如粮食价格上涨或社区援助的需求增加。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年谷不登 来描绘一幅荒凉的田园景象,增强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干旱的土地,枯萎的庄稼,以及农民忧心忡忡的面孔。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鸟鸣和远处的人声,共同构成一幅荒年的画面。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bad harvest year”(英语)或“année de mauvaise récolte”(法语),都表达了类似的农业收成不佳的概念。
年谷不登 这个词汇不仅是描述农业状况的工具,也是理解历史、文化和人类对自然依赖的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岁凶,年谷不登。
天下劳扰,~,兴军致讨,惧非其时。
1.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2. 【谷】 ——“吐谷浑”(Tǔyùhún):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登】
(象形。本义:上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登,上车也。 、 《尔雅》-登,陞也。 、 《礼记·玉藻》-登车则有光矣。 、 《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