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54
干城章嘉峰(Kangchenjunga)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一座山峰,位于尼泊尔和印度的边界上,是世界第三高峰,海拔858*米。"干城章嘉"在藏语中意为“五座巨大的白雪宝藏”,指的是山峰周围的五座主要山峰。
在文学作品中,干城章嘉峰常被用作壮丽自然景观的象征,代表坚韧和崇高。在登山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和挑战目标。在口语中,提及干城章嘉峰可能引发对冒险、自然美景或登山历史的讨论。
同义词: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代表同样的高峰意义) 反义词:平原(代表低海拔、平坦的地形)
干城章嘉峰的名称源自藏语,"Kang"意为雪,"chen"意为大,"junga"意为五部,整体意为“五座大雪山”。这个词在藏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探险和登山活动,逐渐被世界所熟知。
在尼泊尔和的文化中,干城章嘉峰被视为神圣的山峰,与当地的和神话紧密相关。它不仅是地理标志,也是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干城章嘉峰给人以庄严、神秘和壮丽的情感反应。它唤起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极限挑战的尊重。
个人可能在与登山相关的经历中遇到干城章嘉峰,或者在阅读关于喜马拉雅探险的书籍时了解它。
在诗歌中,可以将干城章嘉峰比喻为心灵的巅峰,探索人类情感和精神的高度。
结合喜马拉雅山脉的图片和自然声音,如风声、鸟鸣,可以增强对干城章嘉峰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如西方文化,干城章嘉峰可能不如珠穆朗玛峰知名,但它同样代表着高山探险的挑战和荣耀。
干城章嘉峰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高峰,也是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了解和学这个词汇,可以加深对自然、文化和人类挑战极限的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图像和情感背景,增强了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3.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
4.
【嘉】
(形声。从壴(zhù),加声。本义:善,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嘉,美也。 、 《尔雅》-嘉,善也。 、 《易·随》-孚于嘉。 、 《书·无逸》-嘉靖殷邦。 、 《周礼·大宗伯》-以嘉视亲万民。 、 、 《礼记·曲礼》-稻曰嘉蔬。 、 《礼记·坊记》-尔有嘉谟嘉猷。 、 《诗·豳风·东山》-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组词】
嘉羞、 嘉况、 嘉言、 嘉祉
5.
【峰】
(形声。从山,峯(fēng)声。本义:山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峯,山耑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组词】
山峰、 高峰;孤峰;峰岫,峰朵,峰头;峰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