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7:51
“山呼万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山谷中回荡着“万岁”的呼声,形容人们欢呼声震天动地,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敬意和热烈庆祝。
“山呼万岁”源自古代**,最初用于形容帝王或重要人物出现时,群臣或民众的欢呼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逐渐泛化,用于形容任何热烈庆祝的场合。
在**文化中,“山呼万岁”体现了对权威和尊贵的尊重,尤其是在古代皇权社会中,这一成语常用于描述帝王或重要人物受到的极高敬意。
这一成语给人以庄重、热烈和尊敬的情感联想,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敬意和热烈庆祝。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成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观看历史剧或参与重大庆典时,可能会听到或看到这一成语的运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开满园,人们山呼万岁,庆祝这美好的季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面带笑容,高举双手,齐声呼喊“万岁”,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il to the Chief”(向领袖致敬),用于表达对领导人的尊敬。
“山呼万岁”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表达极高敬意和热烈庆祝的重要词汇。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皇太子率领百官俯伏在地,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扬尘舞拜,~。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呼】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引证】
《说文》(外息,指呼气)-呼,外息也。 、 《书·大传》-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 《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
【组词】
呼哈、 呼噏、 呼息、 呼翕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岁】
(形声。小篆字形。从步,戌(xū)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岁,木星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
【组词】
岁君、 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