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3:50
林海雪原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广阔的森林覆盖的雪地。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区有大片的森林,并且在冬季时被厚厚的雪层覆盖。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壮丽、辽阔和寒冷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林海雪原 常常被用来描绘北方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在描述东北地区的冬季景象时。例如,在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这个词汇被用来描绘主人公在艰苦环境中的斗争和生存。
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 林海雪原 来形容一个地方非常寒冷和荒凉,或者用来比喻某种极端的环境或条件。
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气候学,林海雪原 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生态系统或气候类型。
同义词:雪域森林、雪原林海
反义词:热带雨林、沙漠绿洲
同义词在表达上略有差异,但都强调了森林和雪的结合。反义词则代表了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一个是寒冷的森林雪地,一个是炎热的热带或干旱的沙漠。
林海雪原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林海”和“雪原”两个词组合而成。在汉语中,“林海”指的是广阔的森林,“雪原”则是指被雪覆盖的平原或地区。这个词汇在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
在中国文化中,林海雪原 常常与北方的冬季风光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联系在一起。它也象征着坚韧和毅力,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林海雪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了一种壮丽和神秘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广阔无垠的雪地和茂密的森林,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冒险和故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亲眼见到过类似林海雪原的景象,那是在东北的一个山区,冬季的雪景确实令人震撼,也让我对这
1.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2.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3.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
4.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