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9:09
指责 是一个动词,字面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事提出批评或非难,通常是因为对方的行为、态度或结果不符合某种标准或期望。它涉及到对错误、过失或不当行为的指摘和批评。
在文学中,指责 常常用来表达角色的道德立场或情感反应,增强故事的冲突和张力。在口语中,它可能是一种日常交流中的反馈方式,用于表达不满或失望。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中,指责 可能涉及到正式的问责程序。
同义词:批评、非难、责备、斥责、谴责 反义词:赞扬、表扬、称赞、夸奖、肯定
这些同义词在语气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谴责”通常比“指责”更为强烈和正式。
指责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其中“指”意味着指向或指出,“责”意味着责任或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对错误行为的批评。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指责 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直接的指责可能被视为建设性的反馈,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委婉或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
指责 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愤怒、失望或挫败感。它可能引发防御性反应,如辩解或反击。
在个人生活中,指责 可能发生在家庭、朋友或工作环境中。例如,当团队项目失败时,成员之间可能会相互指责。
在诗歌中,指责 可以用来表达深层的情感冲突,如:
你的指责如利箭穿心, 我却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承受。
指责 可能让人联想到严厉的目光、紧皱的眉头和尖锐的语气。视觉上,可能与法庭上的审判场景相关联,听觉上,可能与尖锐的批评声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指责 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是相似的。例如,在英语中,“accuse”和“blame”都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指责 是一个在语言中常见的词汇,用于表达对错误行为的批评。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和接受程度。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用法,对于有效的沟通和表达至关重要。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