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8:18
捐项(Donation)是指个人或组织无偿给予金钱、物品或其他资源的行为,通常是为了支持慈善事业、公益活动或帮助有需要的人。
捐项一词源自拉丁语“donare”,意为“给予”。在英语中,“donation”一词自14世纪开始使用,逐渐演变为指无偿给予的行为或物品。
在许多文化中,捐项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个人或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在一些社会中,捐项还与信仰有关,如教中的“施舍”。
捐项通常与积极情感相关联,如慷慨、同情和责任感。它也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平等和需要帮助的群体的关注。
在个人生活中,捐项可能涉及参与慈善跑步、捐赠旧衣物或参与志愿服务。这些行为不仅帮助他人,也能增强个人的社会归属感。
在诗歌中,捐项可以被描绘为一种心灵的净化:
捐项如清泉, 滋润干涸心田。 善行汇成河, 流淌爱与希望。
捐项可能让人联想到慈善机构的标志、捐赠箱或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听觉上,可能与慈善活动的宣传视频中的温馨音乐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捐项的概念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亚洲文化中,捐项可能与**仪式或家族传统有关,而在西方文化中,捐项更多与个人或组织的慈善行为相关。
捐项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行为,体现了人类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实践。通过捐项,个人和组织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捐项这一概念,有助于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项】
(形声。从页,工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脖子的后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项,头后也。 、 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 《后汉书·左雄传》-项背相望。
【组词】
项髻、 项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