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4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46:46
捐金抵璧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捐献金钱以替代珍贵的玉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舍弃金钱或财物以换取更高的价值或达到某种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捐金抵璧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高尚品质或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或正式文书中,它可以用来描述经济或财务上的牺牲。
捐金抵璧 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化背景,其中“捐”指捐献,“金”指金钱,“抵”指替代,“璧”指玉璧,一种珍贵的玉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捐金抵璧**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牺牲”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赞扬那些为了公共利益或他人福祉而做出牺牲的个人或团体。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感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人们,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些朋友为了支持慈善事业或帮助他人而捐金抵璧。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捐金抵璧心无悔,只为春风化雨来。”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慷慨的捐赠者站在慈善机构的门前,手中拿着一袋金币,背景是受助者感激的笑脸。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温暖和希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ive up the farm”,意思是做出巨大的牺牲。虽然表达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放弃重要的财物。
捐金抵璧 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反映了人类共有的高尚品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传达无私和奉献的精神。
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反朴还淳。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
3.
【抵】
(形声。从手,氐(dǐ)声。本义:挤,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抵,挤也。 、 《广雅》-抵,推也。 、 《汉书·梁怀王揖传》注-抵,距也。
【组词】
抵掎、 抵斥、 抵排
4.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璧,瑞玉环也。 、 《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肉倍好谓之璧。 、 《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 、 《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宏璧。 、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 《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组词】
璧不可以防寒、 璧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