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1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15:20
“为人说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为别人说好话”或“替别人说情”。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为了帮助他人,特别是在他人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出面为其说好话或求情。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友情或互助精神。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达某人在关键时刻为朋友或亲人说好话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成语可能指代某人为他人提供有利的证词或建议。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场合的不同,而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行为和意图。
“为人说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人际关系和互助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帮助他人说好话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和“和谐”,因此“为人说项”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美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友情、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它鼓励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体现了社会的温暖和互助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朋友在关键时刻为人说项,帮助另一位朋友解决了工作上的难题。这种行为不仅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支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寒冷的冬夜,他为人说项,温暖了冰封的心房。”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严肃的会议室中,一个人站出来为另一个人说好话,周围的人投来赞许的目光。这种场景可以搭配温暖、鼓励的音乐,增强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eak up for someone”或“put in a good word for someone”,它们在意思上与“为人说项”相似,但文化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为人说项”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互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行辕中又送来几封京里书札,雯青一一检视,也有亲友寻常通贺的,也有大人先生~的。
唐朝时期,江东年轻人项斯,字子迁,参加会考开始没有什么名气,别人拿他的卷子去给杨敬之看。杨特别喜欢就作诗“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没多久,他就被长安方面录取
1.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4.
【项】
(形声。从页,工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脖子的后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项,头后也。 、 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 《后汉书·左雄传》-项背相望。
【组词】
项髻、 项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