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7:55
词汇“狸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指的是用狸猫皮制成的皮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狸裘”进行深入分析:
“狸裘”字面意思是用狸猫的皮毛制成的皮衣。狸猫是一种野生动物,其皮毛柔软且保暖,因此在古代常被用来制作高档的皮衣。
在古代文学中,“狸裘”常用来形容贵族或富人的服饰,象征着奢华和地位。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服饰常常被描述为华丽,其中就可能包括“狸裘”。
“狸裘”一词源于古代对狸猫皮毛的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现代社会中使用野生动物皮毛制作衣物的情况大大减少,因此“狸裘”这一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大大降低。
在古代**,服饰不仅是保暖的工具,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因此,“狸裘”作为一种高档皮衣,常常与贵族和富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提到“狸裘”,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奢华生活和贵族的优雅形象。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动物保护的思考,因为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动物权益和环境保护。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动物保护的原因,“狸裘”已经很少见。但在某些传统节日或特殊场合,仍有人会穿着类似的皮草服饰,以示传统和尊重。
在创作中,可以将“狸裘”作为一个象征元素,用来描绘古代贵族的生活场景,或者作为一种对比,展现现代与传统的冲突。
想象一下,一位身着狸裘的古代贵族在雪地中行走,周围是古朴的建筑和悠扬的古琴声,这样的场景会给人带来一种古典而优雅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动物皮毛制成的衣物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如北欧的貂皮大衣,同样代表着奢华和地位。
“狸裘”作为一个词汇,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
1.
【狸】
(狸为貍的俗字。形声。从豸(zhì),长脊的野兽,里声。本义:狸子,也叫野猫、山猫)。
同本义。
【引证】
《庄子·秋水》-捕鼠不知狸狌,此家猫也。 、 《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2.
【裘】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裘,皮衣也。 、 《白虎通·衣裳》-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 、 《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掌为大裘 、 《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世以为裘者。 、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 、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裘葛之遗。 、 《聊斋志异·促织》-裘马过世家。
【组词】
裘马甚都、 裘膻、 狐裘;裘氏、 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