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2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21:06
殡葬: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殡”指的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安置和守灵的仪式,“葬”则是指将遗体埋葬或火化的过程。因此,“殡葬”一词指的是与死者遗体的处理相关的所有活动,包括守灵、告别仪式、火化或埋葬等。
“殡葬”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其含义和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固定。在古代,殡葬仪式往往与信仰、社会地位紧密相关,而现代社会则更加注重个人意愿和环保理念。
在*文化中,殡葬仪式被视为对死者最后的尊重和告别,同时也是生者表达哀思和缅怀的方式。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殡葬俗和仪式可能存在差异。
提到“殡葬”,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死亡、悲伤和庄重。这个词可能会唤起人们对生命终结的思考,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亲友的离世,参与或组织殡葬仪式,这些经历会让人对“殡葬”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诗歌中,可以将“殡葬”与自然元素结合,表达对生命循环的思考,如:“秋叶飘落,如同生命的殡葬,静待春芽的再生。”
在不同文化中,“殡葬”的*俗和仪式差异较大。例如,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火葬和简约的告别仪式,而东方文化中则可能更注重土葬和繁复的仪式。
“殡葬”作为一个涉及生死的词汇,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体现了不同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殡葬”一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多样性。
1.
【殡】
(形声。从歹,宾声。“歹”,本作“歺”,音è,隶变以后成为“歹”。汉字部首之一。从“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本义:停柩待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 、 《论语·乡党》-于我殡。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 、 《北史·高丽传》-死者殡在屋内。
【组词】
殡宫、 殡阶、 殡棺
2.
【葬】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葬,臧也。 、 《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 、 《荀子·礼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赐钱二百万以葬。 、 晋·干宝《搜神记》-分其汤肉葬之。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卒葬之。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以衣冠葬之。
【组词】
葬堂、 葬式、 葬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