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1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3:36
“余杯冷炙”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剩余的酒和冷却的食物,通常用来形容宴会结束后留下的残羹剩饭。基本含义是指剩余的、不再新鲜或不再受欢迎的食物和饮料。
在文学作品中,“余杯冷炙”常用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炎凉,暗示繁华过后的凄凉和落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直接地指代宴会或聚餐后的剩余食物。在专业领域,如餐饮业,它可能指代需要处理的剩余食材。
同义词“残羹剩饭”和“剩菜剩饭”都强调了剩余的食物,但“余杯冷炙”更多了一层文学和比喻的意味。反义词则强调了食物的新鲜和美味。
“余杯冷炙”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宴会后的剩余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文学和比喻的领域,成为表达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宴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而“余杯冷炙”则反映了宴会结束后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这个词汇在文学作品中的频繁使用,也反映了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凄凉和落寞,它让我联想到繁华过后的空虚和无奈。在表达上,它常用来形容人生的起伏和世态的变化。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家庭聚会后看到桌上的余杯冷炙,不禁感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这个词汇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宴罢人散尽,余杯冷炙空。
世态炎凉见,人生几度同。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到宴会结束后,桌上凌乱的杯盘和冷却的食物,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抒情的曲调,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ftovers”,但它没有“余杯冷炙”那种文学和比喻的意味。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表达,但具体的使用和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余杯冷炙”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剩余的食物,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生的复杂性和世态的多变。
受用余杯冷炙,胜如剩粉残膏。
1.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2.
【杯】
(形声。从木,不声。本义:盛酒、茶或其他饮料的器皿)。
同本义,也称“耳杯”。
【引证】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注:“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执觞觚杯豆而不醉。 、 《礼记·玉藻》-杯圈不能饮焉。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组词】
茶杯;杯茗、 杯酒戈矛、 杯杓
3.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4.
【炙】
(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炮当作灼。-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 《颜氏家训》-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 、 《礼记·曲礼》。疏:“火灼曰炙。”-毋嘬炙。 、 《礼记·礼运》-以烹以炙。 、 《史记·刺客传》-置匕首鱼炙之腹中。 、 《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 《乐府诗集·西门行》-饮醇酒,炙肥牛。
【组词】
炙煿、 炙肉、 炙羊、 炙鼠、 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