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1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2:33
城防 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指的是城市防御的设施和措施,旨在保护城市免受外敌入侵或自然灾害的侵害。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城墙、堡垒、护城河、箭楼、城门等物理结构,以及相关的军事策略和组织。
在文学中,“城防”常常被用来象征坚固和安全,或者作为战争和冲突的背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防御措施。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城市规划和历史研究中,“城防”具有更为精确和具体的含义。
同义词:防御工事、堡垒、要塞、城池 反义词:进攻、侵略、攻击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防御工事”更侧重于具体的建筑和设施,而“堡垒”则可能包含更多的军事策略和组织。
“城防”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和细化。在古代,城防主要指的是物理防御设施,而现代则更多地涉及到技术和策略的结合。
在**文化中,城防常常与历史上的英雄和战争故事联系在一起,如《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战役都涉及到城防的攻守。在社会背景中,城防的概念也与国家的安全和防御政策紧密相关。
“城防”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固、安全和保护,也可能引发对战争和冲突的反思。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城防的概念可以应用于网络安全,比如设置复杂的密码和使用防火墙来保护个人数据。
在诗歌中,可以将“城防”比喻为心灵的防线,保护内在的平静和安宁:
心灵的城防,高筑于思绪之巅, 抵御外界的喧嚣,守护内心的宁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老的城墙和箭楼,以及士兵巡逻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和号角的声音,或者是城门关闭的沉重声响。
在不同文化中,“城防”的概念都有所体现,但其具体形式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欧洲的城堡和中东的城墙都有各自独特的防御体系。
“城防”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重量,也反映了人类对安全和保护的永恒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城防”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与防御、安全相关的概念和情感。
1.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2.
【防】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防,堤也。 、 《周礼·稻人》-以防止水。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町原防。 、 《礼记·郊特性》-祭防与水庸。 、 《管子·度地》-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 、 《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