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2:08
词汇“抟气”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抟气”的字面意思是指将气体聚集或压缩。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可能与炼丹术或气功有关,指的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体内的气聚集或调整,以达到某种修炼或治疗的效果。
由于“抟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与道教修炼、气功或中医相关的文本中。
同义词:聚气、调气 反义词:散气、泄气
“抟”字在古代有聚集、揉合的意思,“气”则指气体或生命力。在古代文献中,“抟气”可能与道教的修炼方法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气被认为是构成生命和宇宙的基本元素之一。因此,与气相关的词汇和概念在中医、气功和道教修炼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不熟悉“抟气”这个词的人来说,它可能带来一种神秘和古老的联想,与修炼、内功和古代智慧相关。
由于“抟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抟气”用于描述一个修炼者的内心世界,或者作为一种象征,代表集中精神和力量的过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修炼者在静坐中聚集体内的气,形成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呼吸声或自然界的风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抟气”的词汇,但类似的修炼和内功概念在世界各地的武术和冥想实践中存在。
“抟气”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气的重视和修炼的传统。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仍然是理解*古代修炼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抟】
(形声。从手,专声。本义:把东西捏聚成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韵会》引《说文》:“抟,以手圜之也。”-抟,圜也。 、 《礼记·曲礼上》-毋抟饭。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俊鹘抟水禽。
【组词】
抟铸、 抟弄、 抟黍、 抟饭、 抟食、 抟人、 抟沙、 抟泥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