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7:36
“三重门”这个词汇在字面上指的是有三扇门的结构或设置。在基本含义上,它可以指实际的物理结构,如建筑物中的三扇门,也可以是比喻性的,表示需要通过三个阶段或层次才能达到某个目标或理解某个概念。
在文学中,“三重门”常常被用作象征,代表挑战、考验或层层递进的情节发展。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或决策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设计学,它可能特指一种特定的门的设计或布局。
同义词在表达上强调了多重障碍或步骤,而反义词则强调了简单直接的路径。
“三重门”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对具有三扇门的结构的描述。在语言演变中,它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和比喻用法。
在**文化中,“三”这个数字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如“三思而后行”,“三重门”也因此可能被解读为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多个步骤。
“三重门”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挑战性的。它让我联想到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达到目标的情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需要通过三个不同的审批阶段,这让我想到了“三重门”的概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穿越三重门,心灵得以净化,每一重门后,是更深的自我发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城堡的三重门,每一重门都有不同的雕刻和设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开启每一重门时的沉重的门轴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三重锁”或“三重屏障”,强调的是安全性和保护。
“三重门”这个词汇不仅在字面上有实际的应用,也在比喻和象征层面有广泛的使用。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复杂的过程和情境。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
3.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