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5:15
“三铨”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官制。在唐代,三铨指的是吏部尚书、侍郎和郎中三个职位,负责选拔和管理官员。这个词汇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官员的选拔和任命。
在文学作品中,“三铨”可能被用来指代古代官制的严谨和复杂性,或者用来象征权力和权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政治学和法律学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三铨”一词源于唐代,当时的官制中设立了吏部尚书、侍郎和郎中三个职位,负责官员的选拔和任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成为指代古代官制中官员选拔体系的一个专有名词。
在**古代社会,三铨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政府运作的关键。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任人唯贤”原则,即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来确保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对于我来说,“三铨”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感和权威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和严格的选拔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如何影响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研究过古代的官制,特别是三铨制度。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的政治结构和官员选拔机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铨”:
古道长亭外,三铨选拔忙。
贤才入仕途,国泰民安康。
想象一幅古代**的画卷,画面中官员们正严肃地进行选拔工作,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能够增强“三铨”这个词汇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员选拔体系也有相应的词汇,如罗马帝国的“元老院”(Senate)和英国的“贵族院”(House of Lords)。这些词汇虽然在具体职责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各自文化中对官员选拔和政府运作的重视。
“三铨”这个词汇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学术语,它帮助我理解了古代*官制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方式。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特点,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铨】
(形声。从金,全声。本义:称重量的器具,即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铨,衡也。 、 《广雅·释器》-称谓之铨。 、 《淮南子·齐俗训》-夫挈轻重不失铢两,圣人弗用,而县之乎铨衡。
【组词】
铨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