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9:34
扼腕兴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握紧手腕来表达内心的激动或感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种令人激动或感慨的情境时,无法用言语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只能通过身体语言来抒发。
在文学作品中,扼腕兴嗟 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在面对重大决策或历史转折点时的内心活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对话中仍可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文本中人物的心理状态。
扼腕兴嗟 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源自古代人们在面对强烈情感时的一种身体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用以表达深沉的情感。
在文化中,扼腕兴嗟 常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于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深厚情感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激动。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面对重大挑战时的坚定和牺牲。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观看一部关于历史英雄的电影时,感受到了扼腕兴嗟的情感。那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与自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历史的洪流中,英雄扼腕兴嗟,
他们的牺牲,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英雄人物在战场上握紧拳头,面部表情凝重,背景是战火纷飞的景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和战士们的呐喊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lench one's fist in excitement" 或 "sigh with emo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扼腕兴嗟那样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扼腕兴嗟 是一个充满情感和历史深度的成语。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人对于历史和英雄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和历史。
于是吏民俱困,都累得扼腕兴嗟,愁眉百结了。
1.
【扼】
(形声。从手,厄声。本义:抓住;掐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搤,捉也。 、 《汉书·李陵传》-力扼虎,射命中。 、 《后汉书·荀彧传》-搤其喉而不得进。 、 《汉书·娄敬传》-不搤其亢。 、 《汉书·扬雄传》-搤熊罴。 、 《广雅·释诂三》-搤,持也。
【组词】
扼虎、 扼吭拊背、 扼襟、 扼臂
2.
【腕】
(形声。从肉,宛声。本义:臂下端与手掌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
同本义。
【组词】
腕表、 腕脱、 腕钏、 腕法、 腕头、 腕阑
3.
【兴】
兴致,情趣。
【引证】
王勃《滕王阁序》-遥呤俯畅,逸兴遄飞。 、 、 宋·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
【组词】
兴动、 兴兴头头、 兴头子、 兴辞、 兴会、 兴头起意、 兴子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引证】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一》-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组词】
兴喻
4.
【嗟】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感叹声。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嗟叹使心伤。 、 唐·韩愈《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清·刘开《问说》-嗟乎!…非此之由乎。 、 清·林觉民《与妻书》-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组词】
嗟乎、 嗟讶、 嗟异、 嗟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