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9:48
“掩泣”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用物体或手遮住脸部哭泣。基本含义是指在悲伤或情绪激动时,用手或其他物体遮住脸部,以掩饰哭泣的行为。
“掩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掩”意为遮盖,“泣”意为哭泣。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的“掩涕”即类似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掩泣”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哭泣往往被视为一种情感的宣泄,但在公共场合或社交环境中,人们往往倾向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掩泣”成为一种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情感表达的开放性增加,“掩泣”的使用可能有所减少。
“掩泣”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悲伤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极度悲伤或羞愧时的无助和脆弱。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强烈情感时的自我保护机制。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观看一部感人的电影时,我看到主角在失去亲人后掩泣的场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掩泣”这个词所传达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掩泣”:
月光下,她掩泣着,
泪水滑过指缝,
心中的悲伤,
如夜风般无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昏暗的房间里,用手遮住脸庞,泪水从指间滑落。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钢琴曲,伴随着轻微的抽泣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ver one's face and cry”或“wipe away tears”,但这些表达不如“掩泣”那样具有文化和情感的深度。
通过对“掩泣”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描绘了一种具体的动作,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