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28
掩杀: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掩护并攻击”,通常指在军事行动中,一方通过掩护自己的行动,同时对敌人进行突然的攻击。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任何形式的隐蔽行动,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攻击性的目的。
“掩杀”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掩”意为遮蔽、隐藏,“杀”则指攻击、杀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军事行动中的隐蔽攻击。
在**古代战争文化中,“掩杀”是一种常见的战术,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战术灵活性和隐蔽性的重视。这种战术在历史上的多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掩杀”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悬疑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夜幕下的秘密行动和即将爆发的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掩杀”这个词汇可能不常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战役或军事策略时,它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描述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光掩杀,战士的脚步无声,心却在战鼓中跳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士兵在夜色中悄悄行进,准备进行一次掩杀行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寂静和偶尔的鸟鸣,增加了行动的神秘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mbush”或“sneak attack”,它们都强调了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
“掩杀”这个词汇在描述军事行动和战术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行动的隐蔽性,还强调了攻击的突然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情境。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