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22:1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2:14:56
典章 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法律、规章或制度的总称。它强调的是一套正式的、有权威性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通常由政府或权威机构制定,用以指导和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典章”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或者是一个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法律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治学或管理学中,“典章”是一个重要的术语,用来指代正式的规则和程序。
“典章”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尚书》等古代文献中,用以描述古代的法律和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正式的规范体系。
在**传统文化中,“典章”与儒家思想中的“礼”有着密切的联系,强调社会秩序和规范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典章制度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的基础。
“典章”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权威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秩序、规则和责任感。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法律尊重和遵守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国家政策或公司规章时使用到“典章”这个词。例如,在参与社区会议时,讨论社区的规章制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典章如山,稳立于世,规范人心,秩序井然。”
视觉上,“典章”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法律文书或古老的卷轴。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法庭上的宣判声或政府会议的严肃氛围。
在英语中,“典章”可以对应为“statutes”或“regulations”,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强调了正式和权威的规范体系。
“典章”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代表了法律和制度,也反映了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和法律讨论。
1.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
2.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