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4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45:36
词汇“坛社”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部分“坛”和“社”来理解其可能的含义。
结合这两个字,“坛社”可能指的是一个用于祭祀或举行仪式的场所,或者是一个与**、社区活动相关的组织。
由于“坛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绘古代的**或社区活动场景。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出现。
“坛”和“社”都是古代汉语词汇,它们的现代意义与古代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庙宇”、“神社”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场所。
在传统文化中,坛社是重要的和社区活动场所,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随着现代化进程,这些传统场所和活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传统文化保护较好的地区,坛社仍然保留着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提到“坛社”,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仪式、神秘的**氛围和社区的凝聚力。这种词汇可能会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怀念。
由于“坛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坛社”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来描绘一个古老、神秘的场景,或者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表达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老的坛社,周围是古树和石碑,空气中弥漫着香烟和祭祀的声音。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或社区活动场所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如日本的“神社”(Jinja)或西方的“教堂”(Church)。这些词汇反映了各自文化的和社区结构。
“坛社”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相对有限,主要与古代的和社区活动相关。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创作或传统文化研究中,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
1.
【坛】
(形声。从土,亶(dǎn)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坛,祭坛场也。 、 《书·金縢》。马注:“坛,土堂也。”-为三坛同墠。 、 《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 《公羊传·庄公十六年》-庄公升坛。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组词】
坛宇、 坛兆、 坛域、 坛户、 坛坎
2.
【社】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社,地主也。 、 《春秋传》-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 《论衡·顺鼓》-社,土也。 、 《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以社以方。 、 《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命民社。 、 《荀子·礼论》。注:“社,土神。”-故社,祭社也。 、 《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故祀以为社。 、 《白虎通·社稷》-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