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9:45
典押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将财物作为抵押以获取贷款。在法律和金融领域,典押通常指的是一种担保方式,即债务人将自己的财产(如房产、车辆等)交给债权人作为债务履行的保证。如果债务人未能按时偿还债务,债权人可以依法处置抵押物以收回债务。
“典押”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典”指的是典当、典卖,而“押”则是指抵押、担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其基本含义,但在法律和金融领域的使用更加规范和精确。
在**传统文化中,典押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活动,反映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和人们生活的艰辛。在现代社会,典押作为一种金融手段,帮助人们解决短期资金需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法律问题。
提到“典押”,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经济压力、生活困境和无奈的选择。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通常与财务困难和风险相关。
在个人生活中,典押可能是一个不常遇到的概念,除非个人或家庭面临财务危机。例如,某人可能因为突发**需要大量资金,而选择将自己的贵重物品典押以获取贷款。
在诗歌中,可以将“典押”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人们在生活中的牺牲和妥协:
“在生活的典押台上, 我们交出了青春的宝石, 换取了岁月的债务。”
在不同文化中,典押的概念和实践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抵押(mortgage)是一个更常见的词汇,通常用于房地产的贷款。
“典押”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金融和法律的实际操作,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通过深入学“典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1.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
2.
【押】
(形声。从手,甲声。本义:签署,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记号,以做凭信)。
同本义。
【引证】
《水浒全传》-随即押一纸公文。
【组词】
押了花字、 押合同、 押榜、 押敕、 押文字、 押字、 押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