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6:16
典籍: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或学术价值的书籍,通常是经典著作或官方编纂的文献。这些书籍往往被视为权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典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典”指规范、标准,“籍”指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典籍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具有权威性和历史价值的书籍。
在**文化中,典籍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传承文化和智慧的载体。许多典籍如《四书五经》、《史记》等,对后世的文化、政治、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典籍常给人一种庄重、权威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沉淀。它也常被用来象征智慧和知识的传承。
在大学期间,我曾参与一个研究项目,专门研究古代典籍中的法律文献。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典籍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诗歌: 典籍之光,照亮千年, 智慧之泉,流淌心间。 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传承文化,永不断篇。
视觉:想象一间古老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古朴的典籍,书页微微泛黄,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听觉:想象翻阅典籍时,书页轻轻翻动的沙沙声,或是古琴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non”或“classics”,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罗马的《圣经》等,这些作品同样被视为文化和学术的基石。
典籍作为文化和知识的载体,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智慧,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典籍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1.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