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15:21
词汇“工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指的是从事某种工作的学徒或初级工人。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工徒”字面意思是指从事工作的学徒或初级工人。其中,“工”指的是工作或劳动,“徒”则指的是学徒或跟随者。
在不同的语境下,“工徒”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工徒”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工”一直指工作或劳动,而“徒”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学徒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领域仍然保留其原始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学徒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技艺传承方式。因此,“工徒”这个词可能与传统的师徒关系和技艺传承有关。
“工徒”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勤奋、努力和学*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通过辛勤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年轻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家手工艺品店工作,那里有许多工徒在学*制作传统工艺品。他们的勤奋和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工徒”:
晨曦中,工徒们挥汗如雨,
在铁与火的交响中,
锻造着未来的梦想。
想象一群工徒在工地上忙碌的场景,可以联想到锤击声、机器的轰鸣声,以及他们辛勤工作的身影。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apprentice”或“trainee”,也有类似“工徒”的含义,指的是正在学*某项技能的学徒或新手。
通过对“工徒”这个词汇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这个词不仅反映了传统的师徒关系,也体现了勤奋和努力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