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9:58
词汇“取义”的深入学*和分析:
“取义”字面意思是从某个事物或情境中提取出意义或含义。基本含义是指在理解或解释某事物时,从中抽取出其核心或关键的意义。
“取义”一词源自汉语,由“取”和“义”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取”有获取、提取之意,“义”则指意义、道理。随着语言的发展,“取义”逐渐被用于更广泛的语境中,表示从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意义。
在**文化中,“取义”强调对事物深层含义的探索和理解,这与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有相似之处,即通过深入研究事物来获得真知。
“取义”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专注和深思。它让我联想到在复杂信息中寻找真相的过程,这种探索往往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思考。
在阅读哲学书籍时,我经常需要“取义”,通过深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来理解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取义”:
在文字的海洋里,我潜心取义,
每一句诗行,都是思想的珍珠。
结合图片,“取义”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书堆中寻找线索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缓慢而深沉的旋律,象征着深入思考的过程。
在英语中,“取义”可以对应为“extract meaning”或“interpret”。不同文化中,对“取义”的理解和应用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都是从复杂信息中提取出意义。
“取义”是一个在理解和解释信息时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解读,还涉及哲学、法律等多个领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取义”的能力对于深入理解复杂信息和提高沟通效率至关重要。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