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7:21
搔耳锤胸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抓耳朵,用拳头捶打胸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焦急、烦恼或悲痛的情绪表现。
搔耳锤胸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情感表达的一种形象化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极端情绪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被认为是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搔耳锤胸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情感表达的直接性和形象性,强调了情感的强烈和真实。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同情和理解。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巨大痛苦时的无助和绝望,以及情感的爆发和宣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朋友在得知亲人去世的消息后,表现出搔耳锤胸的行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所描述的情感强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他搔耳锤胸, 泪如雨下,心似刀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极度痛苦中抓耳挠腮,捶打胸部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重的呼吸声和痛苦的呻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ulling one's hair out" 或 "beating one's breast",虽然具体动作不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极端情绪。
搔耳锤胸这个成语在描述极端情绪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也让我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他~,十分懊恼。
1.
【搔】
(形声。从手,蚤声。本义:用指甲轻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搔,括也。 、 《礼记·内则》。注:“摩也。”-而敬仰搔之。 、 《汉书·枚乘传》。集注:“谓抓也。”-足可搔而绝。 、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组词】
搔背、 搔掐、 搔扪、 搔摸、 搔首、 搔耙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3.
【捶】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捶,以杖击也。 、 《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捶笞膑脚。
【组词】
捶鼓;捶衣裳;捶楚
4.
【胸】
(形声。从肉,匈声。本作“匈”,胸是后起字。本义:胸膛)。
同本义。
【引证】
《素问·腹中论》-胸满腹胀。 、 宋·宋慈《洗冤录》-两手紧抱胸前。
【组词】
胸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