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3:29
“搔首弄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轻柔地抚摸头发和摆弄姿态来吸引他人的注意。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女性故意做出一些动作来吸引异性,含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这种行为是矫揉造作和不自然的。
在文学作品中,“搔首弄姿”常被用来描绘那些外表美丽但内心空虚或不真诚的女性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注重外表和形象,而忽视内在品质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社交策略。
“搔首弄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行为的一种期待和评价。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这个词汇的使用和含义也在逐渐演变,但其贬义色彩仍然存在。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行为举止被严格规范,“搔首弄姿”这样的行为往往被视为不端庄。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观念有所改变,但这个词汇仍然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过于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的人。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它显得不真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使用“搔首弄姿”的行为,这让我感到他们缺乏自信,只能通过外表来吸引注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她轻抚长发,搔首弄姿,月光下的影子,是寂寞的舞者。”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想到一个女性在镜子前反复调整自己的发型和姿态;结合音乐,可能会联想到一首轻柔的爵士乐,伴随着女性的轻声细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irting”或“coquetting”,但这些词汇的含义更广泛,不一定带有贬义。
“搔首弄姿”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它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行为的一种期待和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把握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至关重要。
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又开始~,掸掸衣服。
1.
【搔】
(形声。从手,蚤声。本义:用指甲轻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搔,括也。 、 《礼记·内则》。注:“摩也。”-而敬仰搔之。 、 《汉书·枚乘传》。集注:“谓抓也。”-足可搔而绝。 、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组词】
搔背、 搔掐、 搔扪、 搔摸、 搔首、 搔耙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
3. 【弄】
4.
【姿】
(形声。从女,次声。本义:姿态)。
同本义(“姿”侧重于呈现的姿势、风度)。
【引证】
《说文》。按,态者,材艺巧善也。即才能、贤能本字。-姿,态也。 、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姿态万变。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无风亦呈袅娜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