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7:14
列坐:字面意思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则坐下。基本含义是指在公共场合或特定活动中,人们按照某种安排或礼仪坐下,通常暗示着秩序和规矩。
“列坐”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列”指排列、顺序,“坐”指坐下。在古代文献中,如《礼记》等,常有关于列坐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列坐”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正式场合仍保留其用法。
在**传统文化中,“列坐”体现了尊卑有序、礼仪之邦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正式会议、公共演讲等场合,“列坐”仍被视为一种必要的礼仪和秩序维护方式。
“列坐”一词给人以庄重、正式的感觉,联想到了秩序、规矩和尊重。在个人情感上,可能会引发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正式场合的敬畏。
在参加学术会议时,我曾亲身体验到“列坐”的场景。所有与会者按照事先安排的座位顺序就座,这种有序的安排让会议显得更加正式和高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中,学子们列坐于课堂,知识的海洋等待他们探索。”
想象一个宽敞的会议室,人们依次列坐,安静地等待会议开始。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庄重而专注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one's seat”或“be seated”,但这些表达更侧重于指示动作,而不像“列坐”那样强调顺序和礼仪。
“列坐”一词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在正式场合和文学作品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秩序和礼仪,还承载了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列坐”有助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列】
(形声。从刀,本义:割,分)。
“裂”的古字。分割;分解。
【引证】
《说文》-列,分解也。 、 《荀子》-古者列地建国。 、 《管子·五辅》。注:“决之也。”-大袂列。 、 《荀子·哀公》。?-两骖列两服入厩。
【组词】
列断、 列地、 列缺、 列土分茅
2.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