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0:16
“不矜而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自夸而自然显得庄重。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外在表现的自然结合,即一个人不需要刻意表现自己,就能通过其行为和态度展现出庄重和尊严。
在文学作品中,“不矜而庄”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优雅举止,如在古代诗词或小说中描述君子的风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不张扬但很有分量”等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领导力或公共演讲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指导如何通过非言语的方式展现权威和信任。
“不矜而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文化,强调的是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领域,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不矜而庄”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君子之风”紧密相关。它体现了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高度要求,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一种理想化期待。
这个词汇给人以稳重、可靠和值得信赖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需要通过夸张或炫耀来证明自己的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和安慰。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教学风格就是“不矜而庄”,他从不夸大自己的知识,但总能以平和而坚定的态度引导我们深入理解复杂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言辞不矜而庄,如山间清泉,静静流淌,滋润心田。”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穿着简洁、举止优雅的**;听觉上,可能是一段平和而有力的演讲,或是悠扬而不张扬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derstated elegance”或“quiet confiden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核心意义相似。
“不矜而庄”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教会我如何在不需要过度表现的情况下,通过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举止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个成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矜】
(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 同本义。
【引证】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徂耰棘矜。 、 《方言》-矛,其柄谓之矜。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庄】
(会意兼形声。从艸,从壮,壮亦声。本义:草大)。
同本义。
【引证】
《六书正伪》-莊,草芽之壮也。 、 《唐韵》-莊,草盛貌。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汉明帝名莊,汉世多以严字为之。《左传》、《楚莊王国》、《莊子》、《论语》、《卞莊子》,古今人表皆作严,此字从草,壮声,许不著说解,其义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