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4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48:04
“烧天火把”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火把,其火焰之高可以触及天空,形容火焰极为旺盛、高耸。基本含义通常用来比喻某种力量或情感的强烈、高涨,或者某种**的影响力极大。
在文学作品中,“烧天火把”常用来形容战争、庆典或灾难中的火焰,象征着激情、破坏或希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情绪非常激动或某件事情的影响力极大。在专业领域,如消防学,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火灾的严重程度。
“烧天火把”这个词汇可能是由“烧”和“天火把”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天火把”可能源自古代对天象的描述,如流星、彗星等被视为天火的自然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用来形容任何高耸、旺盛的火焰。
在某些文化中,“烧天火把”可能与仪式或传统节日有关,象征着净化、重生或新的开始。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社会或抗议活动的激烈程度。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震撼的。它让我联想到壮观的景象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战争的惨烈、庆典的热烈或灾难的严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篝火晚会上看到过烧天火把的景象,那火焰的高耸和光芒的璀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黯淡,唯有一束烧天火把,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到高耸的火焰和周围被照亮的景象。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如同火焰的跳动。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在英语中可能用“sky-high flames”或“towering inferno”来形容类似的景象。
“烧天火把”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和理解强烈的情感和影响力。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欣赏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的深度。
1.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4.
【把】
柄。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
【引证】
《礼记·曲礼上》。注:“弣把中。”释文:“把,手执处也。”-左手承弣。 、 《文选·潘岳·射雉赋》-戾翳旋把。
【组词】
茶壶把儿;印把子
植物上支持着一个或多个叶片、花朵或果实的部分。
【引证】
《淮南子·缪称》-无把之枝。
【组词】
花把儿;梨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