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0:27
条幅:条幅是一种长条形的布料或纸张,通常用于悬挂或展示,上面可以书写文字、图案或装饰。它常见于庆祝活动、宣传广告、**仪式等场合。
条幅一词源于汉语,由“条”和“幅”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条幅多用于书写重要的公告或警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用途逐渐扩展到各种装饰和宣传活动中。
在**文化中,条幅常用于庆祝节日、婚礼、开业等喜庆场合,象征着吉祥和繁荣。在社会活动中,条幅也常被用作表达政治立场或社会诉求的工具。
条幅常给人带来喜庆、热闹的情感联想,尤其是在节日或庆典中,条幅的色彩和内容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
在个人生活中,条幅可能出现在婚礼、生日派对或家庭聚会中,作为装饰的一部分,增添气氛。
在诗歌中,条幅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历史的记载:
岁月如条幅, 一端系着过往, 一端飘向未来。
条幅的视觉联想通常是色彩鲜艳、图案丰富,而听觉联想可能是在风中飘动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条幅前的欢声笑语。
在不同文化中,条幅的用途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条幅可能更多用于商业宣传和政治竞选。
条幅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实用性,还在文化和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条幅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1.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
2.
【幅】
(形声。从巾,畐(fú)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声符“畐”训“满”(参“福”字条),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布帛的宽度(广)与“满”有相通之处,故可以引申。本义: 布帛的宽度)。
同本义。古制一幅为二尺二寸。今为布帛、呢绒等宽度的通称。
【引证】
《说文》-幅,布帛广也。 、 《汉书·食货志》-布帛二尺二寸为幅。 、 《仪礼·士丧礼》。注:“半幅一尺,终幅二尺。”-半幅终幅。 、 《诗·小雅·采菽》。注:“邪缠束,故名邪幅。”-邪幅在下。 、 《后汉书·符融传》。注:“以一幅为之。”-幅巾。
【组词】
单幅,双幅;宽幅的白布;幅裂、 幅巾、 幅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