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1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13:39
烧料: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用于燃烧的材料,如木柴、煤炭、油料等。它强调的是这些材料的燃烧性质,即它们能够被点燃并产生热量或火焰。
烧料这个词源于汉语,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思,即用于燃烧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主要用于描述各种可燃物质。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烧料的使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传统文化中,烧料可能与**仪式或节日庆典相关联,而在现代社会,烧料的使用更多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相关。
烧料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光明和生存的基本需求。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烧料的使用非常普遍,无论是家庭取暖、烹饪还是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各种烧料。例如,在寒冷的冬天,煤炭或木柴是许多家庭取暖的主要烧料。
在诗歌中,烧料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火焰和温暖:
“在寒冷的夜里, 烧料点燃了希望的火焰, 温暖了旅人的心房。”
烧料可能让人联想到篝火的温暖光芒和木柴燃烧时的噼啪声,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烧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烧料的概念基本相似,都是指用于燃烧的材料。例如,英语中的“fuel”和“combustible material”与中文的“烧料”相对应。
烧料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基础和直观的词汇,它直接关联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能源需求和环境影响。通过对烧料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能源的使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
2.
【料】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计数;计量;核计。
【引证】
《说文》-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 、 《国语·晋语》。注:“数也。”-宣王料民于太原。 、 《国语·楚语》-楚师可料也。 、 《国语·周语上》-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组词】
料校、 料民、 料数、 料算